防风

内容简介防风别名铜芸、回草、百枝、关防风、北防风、东防风、防丰、屏风、口防风、软防风、旁风、黄防风、青防风、北风、黄风、苏风,防风性味归经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,防风是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,防风的功效:祛风解表、胜湿止痛、止痉,治感冒头痛、风湿痹痛、风疹瘙痒、破伤风。
防风

防风

【中药名称】防风

【中药别名】铜芸、回草、百枝、关防风、北防风、东防风、防丰、屏风、口防风、软防风、旁风、黄防风、青防风、北风、黄风、苏风。

【药材来源】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(Turez.)Schischk.的干燥根。

【中药类别】辛温解表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

【功效作用】祛风解表、胜湿止痛、止痉,治感冒头痛、风湿痹痛、风疹瘙痒、破伤风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-10g。

【资料出处】2015年版《药典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等。

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

防风

 

1防风治感冒头痛

防风辛温发散,气味俱升,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,虽不长于散寒,但能胜湿、止痛,且甘缓微温不峻烈,故外感风寒、风湿、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。

治外感风湿,头痛如裹、身重肢痛者,防风与羌活、藁本、川芎等药同用,如羌活胜湿汤(《内外伤辨惑论》);

治风寒表证,头痛身痛、恶风寒者,防风常配以荆芥、羌活、独活等药同用,如荆防败毒散(《摄生众妙方》);

治风热感冒,发热恶风、头痛,咽痛口渴者,防风常配伍薄荷、蝉蜕、连翘等辛凉解表药。又因本品发散作用温和,对卫气不足,肌表不固,而外感风邪者,防风与黄芪、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,相反相成,祛邪而不伤正,固表而不留邪,共奏扶正祛邪之效,如玉屏风散(《丹溪心法》)。

 

2防风治风湿痹痛

防风辛温,功能祛风散寒、胜湿止痛,为较常用之祛风湿、止痹痛药。

治疗风寒湿痹,肢节疼痛、筋脉挛急者,防风可配伍羌活、独活、姜黄等祛风湿、止痹痛药,如蠲痹汤(《医学心悟》);

治风寒湿邪郁而化热,关节红肿热痛,成为热痹者,防风可与地龙、薏苡仁、乌梢蛇等药同用。

 

3防风治风疹瘙痒

防风辛温发散,能祛风止痒,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,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。本品以祛风见长,药性平和,风寒、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。

治疗风寒者,防风常与麻黄、白芷、苍耳子等配伍,如消风散(《和剂局方》);

治疗风热者,常配伍薄荷、蝉蜕、僵蚕等药;治疗湿热者,防风可与土茯苓、白鲜皮、赤小豆等同用(《外科正宗》);

治血虚风燥者,防风常与当归、地黄等配伍,如消风散(《外科正宗》);若兼里实热结者,防风常配伍大黄、芒硝、黄芩等药,如防风通圣散(《宣明论方》)。

 

4防风治破伤风

防风既能辛散外风,又甘缓能息内风以止痉。

治风毒内侵,贯于经络,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、四肢抽搐、项背强急、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,防风常与天麻、天南星、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,如玉真散(《外科正宗》)。

此外,防风以其升清燥湿之性,亦可用于脾虚湿盛,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,可与人参、黄芪、白术等药配伍,如升阳益胃杨(《脾胃论》)。

若用于土虚木乘,肝郁侮脾,肝脾不和,腹泻而痛者,防风常与白术、白芍、陈皮同用,如痛泻要方(《景岳全书》引刘草窗方)。

 

5复正汤

处方:防风3克、荆芥3克、细辛2.5克、黄芩6克、乌药6克、天麻6克、当归9克(酒洗)白芍6克(酒炒)川芎4.5克、白术4.5克(去芦)陈皮4.5克(去白)半夏6克、枳壳3克(去瓤,麸炒)白芷2.4克、桔梗2.4克、僵蚕9克、甘草2.4克、白茯苓6克(去皮)

制法:上药锉碎。

用法:加生姜煎服。

功效:治风中经络,口眼歪斜。

摘录:《寿世保元》卷二

 

6复苏散

处方:羌活1两、防风1两、粉葛1两、砂仁8钱、厚朴6钱、广香6钱、法夏6钱、广皮6钱、薄荷4钱、甘草4钱、枯矾4钱、细辛4钱、牙皂4钱、草果4钱、槟榔4钱、雄黄2钱、朱砂4钱、草蔻3钱、藿香8钱、桔梗8钱。

制法:上为末。

用法:每服2钱半,幼童减半,开水送下。

功效:感冒风寒,食积气滞,恶心呕吐。

注意:非时令症不宜服。

摘录: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昆明方)

防风

 

7木香枳壳丸

处方:木香60克、枳壳(麸炒,去瓤)、黄耆、熟干地黄、当归、防风各120克,槐角子(炒)500克。

制法:上为细末,水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用法:每服30~50丸,不拘时候,米饮送下,温酒亦得。

功效:治肠风痔疾下血。

摘录:《御药院方》卷八

 

8肺风人参汤

处方:人参1两、麻黄8钱、羚羊角3钱、白鲜皮3钱、防风1两、桔梗5钱、杏仁21粒、石膏7钱、甘草5钱。

制法:上为散。

用法:每服3钱、水煎,去滓,温服。

功效:肺风。

摘录:《金匮翼》卷一

 

9荆芥汤

处方:荆芥穗1两、防风(去叉)1两、甘菊1两、旋复花1两、芎藭1两、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、甘草(炙)1两、石膏2两、黄芩(去黑心)半两。

制法:上为粗末。

用法:每服5钱匕,以水1盏半,加生姜半分(切),煎取7分,去滓,食后温服,日2次。

功效:风热毒气,攻冲阳经,头痛目疼,连绕眉头。
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○八

 

10茯神丸

处方:茯神1两、人参1两(去芦头)、麦门冬1两(去心,焙)、熟干地黄1两、龙齿1两半(细研如粉)、黄芩1两、防风3分(去芦头)、黄耆3分(锉)、云母粉1两、犀角屑1两、薏苡仁1两、柏子仁1两。

用法:上为末,入研了药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20丸,温粥饮调下,不拘时候。

功效:心脏风虚,惊悸心忪,常多健忘。

摘录:《圣惠》卷四

 

11荆芥散

处方:荆芥穗1两、人参1两、白术1两、当归(切细,焙)1两、黄耆1两、芍药1两、桂(去皮)1两、柴胡(去苗)2两、甘草(炙)半两。

制法:上为末。

用法:每服5钱,水2盏,煎至1盏,去滓温服。

功效:荣卫虚弱,外为风邪相乘,翕翕发热,淅淅恶寒,无有时度,肢节如解,手足酸痛,头目昏晕,久不治成劳气者。

摘录: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

防风的注意项与用法禁忌

防风药性偏温,阴血亏虚及热盛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