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荆芥穗
【中药名称】荆芥穗
【中药别名】芥穗、荆芥、京芥、石荆芥、新罗荆、香荆芥、四凌杆蒿、姜芥、郑芥、姜荆。
【药材来源】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sfolia Briq.的干燥花穗。
【中药类别】辛温解表药。
【性味归经】辛、微温、涩,微温;归肺、肝经。
【功效作用】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治感冒,头痛,麻疹,风疹,疮疡初起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~10g。荆芥穗长于发表祛风。
【资料出处】2015年版《药典》等。
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

1荆芥穗用于头项风强
八月后,取荆芥穗作枕,及铺床下,立春日去之。(《千金方》)
2荆芥穗用于经血不止
乌龙尾(炒烟尽)、荆芥穗各半两。为末。每服二钱,茶下。(《圣济录》)
3荆芥穗用于咽膈不利,疏风壅,涎唾多
牛蒡子(微炒)、荆芥穗各一两,炙甘草半两,为末。食后汤服二钱,当缓缓取效。(寇氏《本草衍义》)
4麻黄羌活散
处方:麻黄(去根)1分、羌活1分、牡丹皮(去心)1分、独活1分、山栀1分、柴胡(去苗)1分、桔梗(去芦)1分、升麻1分、荆芥穗1分、大黄1分、知母1分、黄芩1分、半夏4铢、牵牛半两。
制法:上为细末。
用法:每服3钱,水1盏,生姜2片,同煎至7分,临发壮热时,和滓吃。须是初发热时服,仍是食后吃,发了已寒,即更不要吃,待第二发热时吃也。
功效:温疟,初发浑身大热,头痛不可忍,临醒时即寒栗战动,逡巡便醒。
摘录:《续易简方》卷三
5麻黄汤
处方:麻黄(去根节,煮掠去沫,焙)1两、防风(去叉)1两、芎?1两,羌活(去芦头)1两、葛根(锉)1两、甘草(炙,锉)1两、荆芥穗2两。
制法:上为粗末。
用法:每服1钱匕,以水1盏,煎至5分,去滓温服。
功效:小儿风壅,痰实阻络,邪热头疼。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八

6麻黄汤
处方:麻黄(去根节,汤煮,掠去沫)半两、羌活(去芦头)半两、芎?半两、射干半两、荆芥穗半两、山栀子仁半两、紫苏叶半两、杏仁(汤浸,去皮尖双仁,炒)半两、牡丹皮半两、细辛(去苗叶)半两、白僵蚕(炒去丝)半两、牵牛子(炒)半两。
制法:上为粗末。
用法:每服3钱匕,以水1盏,加生姜2片,煎取7分,去滓,食后临卧温服。
功效:肺脏风热,头目昏眩,皮肤瘙痒,夜卧身体如虫行。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
7马鞭草散
处方:马鞭草(去粗梗)2两、荆芥穗2两、北柴胡2两、乌梅肉2两、枳壳1两、白术1两、羌活1两、白芍药1两、秦艽半两、天台乌药半两、麻黄半两、木香半两、当归1两、川乌(炮)1两、甘草1两。
制法:上为细末。
用法:每服2钱,水1盏,加生姜2片,大枣1个,葱白2寸,煎至7分,日午、临卧温服。常服无忌。
功效:血风攻透,肢体疼痛,或觉搔痒,或觉麻痹,作寒作热,饮食减味。
注意:有孕莫服。
摘录:《妇人良方》卷五
8莽草散
处方:莽草1两、白芷3分、细辛(去苗叶)1两半、荆芥穗1两半、芎藭半两、升麻1两。
制法:上为散。
用法:揩齿良久,以盐汤漱口。
功效:风牙疼。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○
9木防已散
处方:木防己30克、羌活30克、防风30克(去芦头)、羚羊角屑30克、桂心15克、荆芥穗15克、薏苡仁30克、麻黄30克(去根、节)、桑寄生15克、黄松木节30克、甘草15克(炙微赤,锉)。
制法:上件药捣筛为散。
用法:每服9克,用水300毫升,入生姜1片,煎至200毫升,去滓,不计时候温服。
功效:治妇人妊娠中风,口眼喎斜,手足顽麻。
摘录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四
荆芥穗的注意项与用法禁忌
表虚自汗,阴虚面赤者禁用荆芥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