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

内容简介羌活别名蚕羌、川羌活、川羌、西羌、羌滑、羌青、竹节羌、螺丝羌、大头羌、鸡头羌、护羌使者、胡王使者、退风使者、黑药,羌活性味归经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,羌活是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,羌活的功效:解表散寒、祛风除湿、止痛,治风寒感冒、头痛项强、风湿痹痛、肩背酸痛。
羌活

羌活

【中药名称】羌活

【中药别名】蚕羌、川羌活、川羌、西羌、羌滑、羌青、竹节羌、螺丝羌、大头羌、鸡头羌、护羌使者、胡王使者、退风使者、黑药。

【药材来源】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.T.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.de Boiss..的干燥根茎及根。

【中药类别】辛温解表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

【功效作用】解表散寒、祛风除湿、止痛,治风寒感冒、头痛项强、风湿痹痛、肩背酸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10g。

【资料出处】2015年版《药典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等。

羌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

羌活

 

1羌活治风寒感冒,头痛项强。

羌活辛温发散,气味雄烈,善于升散发表,有较强的解表散寒、祛风胜湿、止痛之功。

故外感风寒夹湿,恶寒发热、肌表无汗、头痛项强、肢体酸痛较重者,尤为适宜,羌活常与防风、细辛、川芎等祛风解表止痛药同用,如九味羌活汤(《此事难知》);

若风湿在表,头项强痛、腰背酸重、一身尽痛者,羌活可配伍独活、藁本、防风等药,如羌活胜湿汤(《内外伤辨惑论》)。

 

2羌活治风寒湿痹,肩背酸痛。

羌活辛散祛风、味苦燥湿、性温散寒,有较强的祛风湿、止痛作用,常与其他祛风湿、止痛药配伍,主治风寒湿痹,肢节疼痛。

因其善人足太阳膀胱经,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,故上半身风寒湿痹、肩背酸痛者尤为多用,羌活常与防风、姜黄、当归等药同用,如蠲痹汤(《百一选方》)。

若风寒、风湿所致的头风痛,羌活可与川芎、白芷、藁本等药配伍,如羌活芎藁汤(《审视瑶函》)。

 

3羌活治太阳伤寒无汗。

用法:羌活、独活、荆芥、防风、广皮、甘草。煎服。

来源:《医级》羌活汤

 

4羌活解牙临寒。

用法:羌活、防风、苍术、细辛、川芎、白芷、生地、黄芩、甘草。水煎服,若急汗热服,以羹粥投之,若缓汗温服,而不用汤投之。

来源:张元素 九味羌活汤

 

5羌活治客寒犯脑,脑痛连齿,手足厥冷,口鼻气冷之证。

用法:羌活一钱,附子、干姜各五分,炙甘草八分。水煎服。

来源:《医学心悟》羌活附子汤

 

6羌活治感冒发热,扁桃体炎。

用法:羌活四至五钱,板蓝根、蒲公英各一两。水煎,每日一剂,分二次服。

来源: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

 

7羌活治肩背痛不可回顾,脊痛项强,腰似折,项似拔者。

用法:羌活、独活各一钱,藁本:防风、甘草(炙)、川芎各五分,蔓荆子三分。都作一服,水二盏,煎至一盏,去渣,大温服,空心食前。

用法:《内外伤辨》羌活胜湿汤

 

8羌活治风湿相搏,身体疼烦,掣痛不可屈伸,或身微肿不仁。

用法:羌活(去芦),附子(炮,去皮脐),白术,甘草(炙)等分。每服四钱,水一盏半、生姜五片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不拘时候。

来源:《济生方》羌附汤

 

9羌活治太阳经头痛。

用法:防风二分,羌活三分,红豆二个。为末,鼻内搐之。

来源:《玉机微义》

 

10牢牙地黄散

处方:藁本0.6克,生地黄、熟地黄、羌活、防己、人参各0.9克,当归身、益智仁各1.2克,香白芷、黄耆各1.5克,羊胫骨灰、吴茱萸、黄连、麻黄各3克,草豆蔻皮3.6克、升麻4.5克。

制法:上为细末。

用法:先用温水漱口,以药末擦牙。

功效:治脑寒痛及牙痛。

摘录:《兰室秘藏》卷中

羌活

 

11疗风饮子

处方:羌活3两、桂心半两、人参1两、蜀升麻2两、茯神2两、防风2两、生姜(合皮切)2两、生犀角屑2两。

制法:上切。

用法:以水1大升,煮取2大合,分温3服。热,加竹沥1盏。

功效:诸风。

注意:忌生姜、酢。

摘录:《外台》卷十四引《张文仲方》

 

12痢疾万应散

处方:杏仁(去皮,炒)1两5钱、羌活4两、草乌(炙)1两、苍术(炒)6两、酒大黄1两。

制法:共研细粉,过罗。

用法:每服1钱、温开水送服,1日2次。

功效:解肌散寒,祛湿化痢。主寒热凝结,红白痢疾,腹痛下坠,小水涩赤。

摘录: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

 

13羚羊羌活汤

处方:羚羊角屑1两半、羌活1两半(去芦头)、黄芩1两半(去黑心)、人参1两半,附子1两半(炮裂,去皮脐)、泽泻1两半、山茱萸1两半、秦艽1两半(去苗土)、决明子1两半(微炒)、车前子1两半、青葙子1两半、甘草(微炙)1两、黄耆(锉)2两、柴胡(去苗)2两半。

制法:上为粗末。

用法:每服5钱匕,以水1盏半,煎至8分、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,每日2次。

功效:肝肾虚,眼见黑花,或似蝇翅。
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二

 

14羚羊角丸

处方:羚羊角屑1两、生干地黄3分、羌活1两、防风1两(去芦头)、附子1两(炮裂,去皮脐)、桂心3分、黄耆半两(锉)、麻黄1两(去根节)、当归半两(锉,微炒)、酸枣仁半两(微炒)、牛膝半两(去苗)、芎?半两、萆薢3分(锉)。

制法: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用法:每服30丸,温酒送下,不拘时候。

功效:产后中风,四肢筋脉挛急疼痛,心神烦闷,背项强直。

摘录:《圣惠》卷七十八

 

15清上泻火汤

处方:荆芥穗、川芎各0.6克,蔓荆子、当归身、苍术各0.9克,酒黄连、生地黄、藁本、生甘草各1.5克,升麻、防风各2.1克,酒黄柏、炙甘草、黄耆各3克,酒黄芩、酒知母各4.5克,羌活9克、柴胡15克、细辛少许、红花少许。

用法:上药锉碎,分作二服。每服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滓,食后稍热服。

功效:治热厥头痛,得寒则止,遇热则作。

摘录:《兰室秘藏》卷中

 

16身痛逐瘀汤

处方:秦艽3克、川芎6克、桃仁9克、红花9克、甘草6克、羌活3克、没药6克、当归9克、灵脂6克(炒)香附3克、牛膝9克、地龙6克(去土)。

用法:水煎服。若微热,加苍术、黄柏,若虚弱,量加黄耆30~60克。

功效:活血祛瘀,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。治瘀血挟风湿,经络痹阻,肩痛、臂痛、腰腿痛,或周身疼痛,经久不愈者。

摘录:《医林改错》卷下

 

17苍术复煎散

处方:红花1分、黄柏3分、柴胡5分、藁本5分、泽泻5分、白术5分、升麻5分、羌活1钱、苍术4两。

用法:上(口父)咀。水2碗,先煎苍术汤2大盏,复煎前项药至1大盏。稍热空心服。取微汗为效。

功效:寒湿相合,脑右痛,恶寒。项筋脊骨强,肩背胛眼痛,膝膑痛,无力,行步沉重。风湿热痛。

注意:忌酒、湿面。

摘录:《兰室秘藏》卷中

羌活的注意项与用法禁忌

羌活辛香温燥之性较烈,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羌活。

羌活用量过多,易致呕吐,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羌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