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称】鹿筋
【别名】梅花鹿筋、马鹿筋。
【来源】鹿筋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筋。
【分类】补阳药
【性味】味咸、性温。
【功效】补肝肾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。
【作用】治肝肾亏虚、腰肌劳损、风湿痹痛、转筋。
【用量】鲜品60-120克,煎汤或煮食,干品6-9克煎服。
【出处】1988年版《内蒙古中药材标准》
1、治风湿关节痛,手足无力及脚转筋。《四川中药志》
2、主劳损续绝。《唐本草》
3、补阳。《本草求真》
4、大壮筋骨,食之令人不畏寒冷。《本经逢原》
【鹿筋的用法禁忌】
暂无记录。
1雪莲鹿筋汤
材料:干鹿筋200克、雪莲花3克、蘑菇片50克、鸡脚200克、火腿25克、绍酒10毫升,高汤、生姜、葱白、盐、味精各适量。
做法:将鹿筋洗净,待发涨后(约2天),修净筋膜,切成条块置锅,加入姜片、葱节、绍酒和水,煨透取出,除去葱、姜,放入坛子内;鸡脚用开水烫透,脱去黄皮,斩去爪尖,拆去大骨,洗净,放入坛内;雪莲花洗净后,用纱布袋松装也放入坛内,上面放蘑菇片、火腿片,加入高汤、绍酒、生姜、葱白,上笼蒸至鹿筋熟软时取出(约2小时),滗出原汤,汤中加入味精、食盐,搅匀后倒入坛子内,再蒸30分钟即可。佐餐或单食。
功效:补肝肾、除寒湿、强筋骨。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、关节疼痛等症。
2花生米鹿筋汤
材料:鹿筋150克、花生米200克。
做法:鹿筋洗净,切成块,用开水浸泡,去浮沫;将鹿筋,花生米一同放入锅中,加清水500毫升,急火煮开3分钟,改用文火煮20分钟,加黄酒、精盐等调料,分次食用。
功效:散寒止痛,温经通络。
3凤足炖鹿筋
材料:干鹿筋100克、鸡脚200克、火腿片25克、蘑菇片50克、料酒、精盐、味精、葱段、姜片、鸡汤。
做法:
1、鹿筋先用冷水洗净捞起,盛入瓦钵内,加入沸水浸泡至水冷后,再换沸水。反复换沸水多次,待鹿筋胀发后才能使用(约2天)。
2、然后把鹿筋修净,切成手指条,下锅加姜、葱、料酒、清水,将鹿筋煨透后取出,放入炖盅内。
3、鸡脚用水烫透,脱去黄皮衣,斩去爪尖,拆去大骨,下沸水锅焯一下,捞出洗净放炖盅内,面上放火腿片、蘑菇,加入鸡汤、料酒、姜、葱。
4、上笼蒸至鹿筋熟烂,滗出原汁加入味精、精盐搅匀倒入盅内,再上笼蒸约半小时取出即成。
功效:此菜以名贵的滋补健身、强筋骨、法风湿的鹿筋与补气血、强筋骨的鸡爪为主料,配以补气益胃的蘑菇。其功在补气养血、滋阴填精、强筋骨、壮腰膝,常可作为精血不足、食少赢瘦、病后体虚、产后血虚以及腰膝酸痛、伸屈不利,或风湿关节痹痛,或肾精亏虚等病患者的辅助食疗菜肴使用。
4补药酒
处方:鹿筋8两、蕲蛇2条、虎骨胶1两、鹿胶1两(炒珠)、饭党3两、杞子5钱、乳香1钱、五加皮5钱(盐炒)、防风3钱、当归2两、熟地4两、茯苓5钱、木瓜5钱(盐炒)、松节4钱、没药1钱、木香2钱、白芷3钱、羌活3钱、天麻3钱、牛膝5钱(盐炒)、杜仲5钱、白术6钱(土炒)、香附3钱、川芎3钱、川乌3钱、炙草3钱、饭耆3两、红枣4两、核桃肉3两。
制法:以瓦钵盛盖,用米烧酒12两拌湿透一日,隔水蒸熟,待冷,装坛内,每料只用上好米酒10斤,泡至30天之久可饮,愈陈愈妙。
用法:早、晚随量常饮,服完欲再饮者,即照前法泡制。
功效:跌打刀伤各症,身体虚弱及年老弱者。
摘录:《医方易简》卷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