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称】鹿胎
【别名】梅花鹿胎盘、马鹿胎盘。
【来源】鹿胎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胎盘。
【分类】补阳药
【性味】味甘、咸,性温。
【功效】温肾壮阳、补血生精、调经止血。
【作用】治肾阳亏损、精血不足、腰膝酸软、月经不调、宫寒不孕、崩漏带下。
【用量】6-15克,入丸散服。
【出处】1987年版《辽宁省中药材标准》
【鹿胎的功效与作用】
1、治妇女月经不调,血虚、血寒,久不生育。《青海药材》
2、健脾生精,兴阳补火。《本草新编》
3、能补下元,调经种子。治血虚精亏及崩带。《四川中药志》
4、治阴虚崩带,种子:鹿胎、当归、枸杞、熟地、紫河车、阿胶。为丸剂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5、治虚损劳瘵:鹿胎(去秽,煮烂),熟地八两(人乳、粉山药各一两,拌蒸九次),菟丝子十两(酒煮),杞子八两(乳浸),制过首乌十两(乳浸,日晒夜露九次),金石斛六两(酒炒),巴戟肉五两(酒炒),黄芪(酥炙)五两,人参四两。黄蒿膏丸。(《沈氏尊生书》鹿胎丸)
【鹿胎的用法禁忌】
上焦有痰热,胃中有火者忌鹿胎。《四川中药志》
1鹿胎丸
处方:益母草32两、当归8两、白芍8两、柴胡2两、木香2两、川芎1两、鹿胎1具(约16两)。
制法: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重二钱、朱砂为衣,蜡皮封固。
用法:每服1丸,黄酒送下,温开水亦可。
功效:理血温经。主经血不调,少腹冷痛,肢体酸软。
注意:孕妇忌服。
摘录: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北京方)
2猪肉煲鹿胎
材料:猪瘦肉250克、鹿胎1个、细盐、生姜末、料酒、味精适量。
做法:将鹿胎洗净,去血筋,切片;猪瘦肉洗净,切片。将鹿胎片、猪瘦肉片、细盐、生姜末、料酒置瓦罐内,加清水,先用旺火煮沸,去浮沫,再改用文火煨60分钟,加味精立即离火。吃鹿胎、猪肉,饮汤,每日1—2日次。
功效:益肾壮阳,温经祛寒,调和冲任补充种子。鹿胎为母鹿腹中取出的已经形成的胎盘。其味甘、咸,性温。具有壮益阳肾、补虚生精等功效。用于治疗虚劳、精血不足、女子虚寒、崩漏带下诸症。此药膳适用于胞官寒冷型、脾弱血虚型的不孕女子服用。
注意:其他类型的不孕症女子不宜服此药。
3鹿胎膏
处方:鹿胎1具 党参(去芦)7.5千克、黄耆5千克、鹿肉50千克、生地2.5千克、当归2.5千克、紫河车5具 熟地2.5千克、升麻600克、桂元肉1.2千克
制法:上药切碎,水煎三次,分次过滤去滓,滤液合并,用文火煎熬,浓缩至膏状,以不渗纸为度,另对鹿角胶5千克,蜂蜜5千克装瓶。
用法:每服9~15克,日服二次,温开水冲服。
功效:益肾填精,大补气血。治男子肾寒精冷,阳痿不举;妇女子宫虚寒,久不孕育。(不孕)
摘录: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
4鹿胎膏
处方:梅花鹿胎1具,祁艾3两、香附2两、川芎1两、当归1两半,白芍1两、炮姜炭5钱、红花3钱、熟地4两、吴萸5钱、桂5钱、楠5钱、黄芩5钱、川牛膝5钱、元胡5钱、杜仲1两、川断1两、丹皮5钱、丹参5钱。
制法:上药水煎数滚,滤滓,再用水熬数滚,一连4-5次,澄清,再熬成膏,兑元酒数壶,共炼成膏为度。
用法:每服1钱、开水或元酒化服。
功效:调经温寒,养血益气。主男女一切虚劳,气血虚弱,营养不足,腰腿疼痛,精神疲倦,经血不调,子宫虚寒,经血参差,腹痛脐冷,白带稠凝,血枯经闭。
摘录: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抚顺方)
5鹿胎冷香丸
处方:鹿胎1具,鹿茸1两、党参4两、琥珀5钱、藏红花5钱、柴胡1两7钱、白芍3两、坤草8两、石脂2两、白蔹2两、川芎8钱、益智1两5钱、玄胡1两5钱、元肉3两、薄荷8钱、鳖甲3两、香附3两、牡蛎2两、当归3两、桃仁1两、甘草2两、菊花炭2两、金铃子5钱、乌梅炭2两、角霜4钱、条参4两、沉香1两、油桂1两、东参1两、黄耆4两、鸡血藤1两、蚕茧炭5钱、白全参3两。
制法:上用黄酒、乳汁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赤石脂及上朱砂为衣。
用法:每日早晚各1次,每次30粒,开水送下。
功效:调经种子,养血安胎,温中止带。主神经衰弱,子宫疾患,久不生育,胎前产后诸症。
注意:忌生冷硬物,气恼忧劳。
摘录: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兰州方)